
指标说明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表现和市场规模。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来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驻单位和非常驻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尽管GDP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仍作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本指标统计了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的GDP总和,并与2012年下半年至2013上半年相比,算出该时段的GDP增速。从下表可以看出,经济增长速度排在前三名的城市分别是肇庆、惠州和广州,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5.44%,13.81%和11.81%.
城市分析
肇庆:
加快落实广佛肇同城 有效推进合作区建设
肇庆市是珠三角九市之一,也是粤港澳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毗邻广西梧州、贺州,接壤大西南。目前肇庆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珠三角核心区仍有较大差距,2013下半年至2014上半年,肇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0.5亿元,仅占广州地区生产总值的11%左右,但经济增速居珠三角首位,同比增长15.44%.这样的增速来之不易,是肇庆大力落实广佛肇同城化推进,结合珠三角辐射带动,抓住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机遇的结果。
早在2011年,广州、佛山、肇庆三市政府就联合发布了《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年—2020年)》,首次明确广佛肇三地的五大战略定位,提出到2020年,将全面实现广佛肇一体化。《规划》明确以肇庆市优质的土地资源为依托,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经济为建设导向,将产业协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起来,在用地指标、环保指标和税收政策等安排上探索创新,在肇庆范围内规划建设三市共建共享的产业合作园区。2012年3月20日,广佛肇经济合作区正式确定选址怀集。2014年1月11日,《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审核通过并印发,广佛肇经济合作区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按照规划,合作区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分三期开发,首期规划面积约53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到2017年合作区人口规模达到1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亿元。目前,合作区正加速起步区1万亩基础设施建设,已引进项目35个,总投资39.72亿元,已动工建设项目15个,力争年内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家。
肇庆市作为连接所有珠三角城市通往大西南地区的枢纽站,通过广西进入广东的桥头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7月,《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肇庆在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发展地位随即形成。作为广东通往东盟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肇庆在经济带沿江城市中,凸显了东盟、珠三角及大西南的“国际门户”地位。今年肇庆首届“珠三角—东盟·大西南经贸合作交流会”就吸引了项目投资总额达685亿元人民币。
在基础设施对接方面,肇庆在建、拟建的交通干线绝大部分与广佛重要枢纽无缝对接,并向西南地区延伸拓展。今年,南广、贵广铁路即将建成,肇庆将进入“高铁时代”;明年,广佛肇城际轨道建成,肇庆又将进入“轻轨时代”,进入广州1小时经济圈;肇庆“东引西联”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惠州:大力发展小微企业 在二产调整上求突破
惠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之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惠州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11.51亿元,同比增长13.81%.虽然从总量上排名稍后,但增速在珠三角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惠州市坚持“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培育出TCL(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只用英文名字注册的公司名称和品牌名称)、德赛、华阳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以及侨兴、富绅、中优网络、新航道学校等一批民营企业。创立了TCL王牌彩电、TCL手机、德赛数码龙音响、CECT手机等一批工业产品名牌。引进了美国通用,日本索尼、松下,韩国三星、LG、荷兰飞利浦、美国可口可乐和中国联想等国内外著名厂商、跨国公司在惠州建立生产和研发基地,逐步构建起以国有(控股)企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一起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格局,并形成了“2+4”的工业支柱产业格局,即数码、石化两大支柱和服装、制鞋、水泥和汽车及零部件的四个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
2014年,惠州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财政增长和群众增收为目标,推进一产转型、二产扩规、三产提升,着力发展工业,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加快。2014年1-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2.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0%.电子工业增加值433.08亿元,增长8.7%;石化工业增加值225.07亿元,增长2.6%.成功举办广东省第二届“云博会”,落实农业招商和农产品销售等签约项目60个,合同总额67.75亿元。第三届中国惠州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博览会也于今年11月启幕,IBM、微软、华为等来自国内外410家知名电子信息企业携最新云技术产品及服务参展。
在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惠州提出建设小微园区,推进产业集聚。结合新惠中心城区扩张和发展实际,惠州计划建设集高科技、低碳、环保、创业、就业于一体的小微企业园区,拓宽小微企业发展空间,整合土地、资金、劳动力资源,并实施1000亩土地征收、前期项目办理手续及厂房楼建设工作,一期工程建设300亩。鼓励辖区内符合入园条件的小微企业入驻园,吸纳外来企业和大学生在小微园区创业。同时,惠州努力加快“惠28条”“惠42条”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安排扶持资金3.55亿元,并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开通企业服务集市网上平台,全力帮扶企业拓展市场、加快发展。目前,惠州三星电子成为首个产值超千亿元企业,TCL通讯全球制造基地成为全国单体产能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为惠州的经济作出重大贡献。
广州:推进战略性平台建设 打造集聚发展载体
广州是中国第三大城市,中国南方政治、军事、文化、科教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20多年来,广州国民经济以年均14%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前列。2010年,广州市GDP首次突破万亿元,成为继上海、北京后,第三个加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城市。广州经济基础在珠三角数一数二,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33.9亿元,居珠三角首位,其增长速度也不甘落后,同比增长11.81%,排在第三位。
一直以来广州市都坚持把战略性发展平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构筑了“2+3+9”平台体系。2014年起,广州的重大发展平台从原来的9个,增加至11个。新增的两大平台分别是以政务服务为核心的白云综合服务功能区以及越秀区的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分别是为了解决白云区没有“心脏”,越秀区没有发展平台的问题。截至2014年6月底,平台内119项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7.9亿元,投资完成率46%,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740亿元。
依托新型城市化各战略性发展平台,广州市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投资提速增效。据《广州市2014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显示,2014年广州安排重点项目136个,力争实现年度投资1090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00个,新开工项目36个。今年上半年,广州累计完成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投资20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37%.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工程年内具备使用条件,总里程266公里的11条地铁项目加快推进,广州电网年内将投产变电容量391万千伏安。
广州现代产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4亿元,更是高达年度计划投资的69%.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广汽乘用车工厂10万-20万辆产能扩建项目、广东新中国船厂南沙小虎岛造船基地一期项目年内将建成投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广州LG8.5代液晶面板项目已经试运行,阿里巴巴华南物联网营运中心将在年内建成投产。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等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另外,广州市政府于2014年3月牵头举办“新广州·新商机”招商推介活动,签约136个非金融类项目、金额超2530亿元,18个金融合作项目、金额约4430亿元,推介项目68个、总投资2800亿元。
小结
肇庆作为唯一面向大西南的珠三角城市,各种交通大动脉交会于此地,既接受珠三角的辐射带动,又集聚大西南的资源,在经济大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合作方面,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层面,从而带动经济大发展。惠州一直以来以“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为奋斗目标,大力发展工业,走外向型经济的道路,实现产业升级。广州市在雄厚的经济实力上,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的部署,坚定“2+3+11”平台建设,抓住重大项目建设,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网友跟帖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跟帖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